棋牌游戏下载-凯特棋牌手机版

當前位置: > 師大故事 > 正文

師大故事

走進博物天地 追尋生命奧秘——

探訪“會說話”的石頭,穿梭在“會行走”的秦嶺

來源:黨委宣傳部 發布時間:2025-05-28 瀏覽:

“大家知道《哪吒2》中的石磯娘娘是由哪種巖石構成的嗎?”走進我校格物樓一層大廳,陽光從玻璃穹頂灑下,隨著講解員的提問,小學生們的搶答聲雀躍地回響,環墻而立的巖礦智慧博物館展柜圍攏著大廳中央的動植物標本。時間和空間,在此交疊輝映;地球和生命,在此無聲對話……

博,大也;物,事也。從古至今,人類提著思想和科學的明燈,一點點擴大探索宇宙的半徑,一步步靠近博通萬物的理想。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今年“快速變化社會中的博物館未來”這一全新主題,啟發我們開啟關于博物館的全新思考。讓我們共同走進藏在師大的兩所自然類博物館,探訪“會說話”的石頭,穿梭在“會行走”的秦嶺,在快速變化的時代追尋生命的源頭和奧秘。

巖礦智慧博物館:揭示地球的時空密碼

一臺透明實物多媒體交互智能展柜和一臺紅外物聯智能一體機,20個大型礦物標本高柜,140余件手標本精品巖礦展品,500余種礦物、巖石、化石等的圖片、視頻和3D資源數據庫……這里是地理科學與旅游學院巖礦智慧博物館,也是師生地質愛好者的天堂。

要問這些石頭從何處來?可是大有來頭,其中最“年長”的石頭采集時間幾乎與師大“同齡”。80余年來,學校統一購置的礦床標本和上百種化石標本,從德國購買的200種礦物晶形標本,一代代師大地科人跋山涉水采集而來的珍貴巖礦,一一匯聚于此,連綴起長長的故事。

如今已81歲高齡的學院退休教授吳成基手里掂著一塊孔狀玄武巖,如數家珍地回憶道,1980年夏天,全國高校同行前往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考察,艱難行走在火燒山冷卻的熔巖之上,“大家在石海中穿梭,精心挑選每一塊標本,稍不留神不是崴腳就是被石頭扎傷。”

向前移步,來到并不起眼的砂金和金剛石面前,這是1981年吳成基到湖南常德地質隊“淘”來的,“砂金190塊錢,1.18克拉金剛石500多塊錢。回來的火車上絲毫不敢大意,一直把石頭捂在懷里,到了學校才安心。”

多年來,石頭們散落在實驗室、庫房,甚至樓梯間,可以說曾一度面臨“無家可歸”的窘境。退休前,吳成基看著這些“老朋友”們于心不忍……

“不能讓明珠蒙塵!”近年來,學院年輕一代接過了“拯救”石頭的接力棒,開始標本的整理建檔和數字化建設。凝聚師生力量撰寫介紹文稿、邀請地質專業老師為博物館布展建言獻策、采用“白模掃描+紋理映射”技術構建標本動態效果、深入標本廠為巖礦家庭再“添丁進口”……眾人守望相助,終于迎來巖礦智慧博物館的誕生。

“吳老師打樣,學生們參與,多位老師修改,查閱《地球科學大辭典》,借助AI大模型,前后修改近十個版本,僅文字簡介就有12.5萬字。”學院實驗中心主任李敏睿介紹。這一個環節的千錘百煉,便是整個建館過程的生動縮影。

如今,沉睡的石頭不僅洗凈了灰塵,還學會了開口“說話”。站在展柜前用手觸到巖石的一刻,屏幕上的巖石瞬間“活”了起來,360度無死角展示,紋路清晰、色彩真實,講解詞簡潔明了……娓娓道來地球的“無字天書”。“我們還突破了空間限制,可以現場用手機掃描二維碼,或遠程進入小程序,一鍵獲取每塊石頭的電子檔案。”團隊成員王瑞媛說。

如何讓這些來之不易、重煥新生的“明珠”發光發熱?學院充分發揮教師教育優勢,以石“喻德、喻情、喻美”,用巖礦打開了科普世界的新大門。2023年博物館建成后,它已逐漸成為校內學生的第二課堂,校外團體尤其中小學生的科普園地,每年接待參觀人數超3000人。

“大家都知道我國的傳世名畫《千里江山圖》,它絢麗的色彩歷經近千年仍光彩奪目。有誰知道它的顏色是如何形成的嗎?”博物館志愿講解員、地科院2021級公費師范生高若晗向參觀者拋出問題。在大家好奇的目光中,她指向展柜里的礦物標本,“答案就藏在這些看似普通的石頭里,青金石、孔雀石、藍銅礦都可以制作精美持久的礦物顏料……”

講解員與時俱進,因材施講,巧妙融入創意,針對小學生,就以石頭縫里蹦出的孫悟空為開篇;面對中學生,便引入眾所周知的《石頭記》;今年《哪吒2》爆火,又“請”出石磯娘娘講玄武巖的故事……有時還會帶領中小學生做小實驗。“用小刀在石英表面刻劃,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在滑石表面輕輕一劃,就會有劃痕。”學院曹立國副教授邊演示邊說。

“這塊石頭,雖然在我們眼前僅呈現為一小部分,卻凝聚了地球變遷的漫長歷史……”即將從師大畢業踏上三尺講臺,高若晗再次念起這段早已混瓜爛熟的講解詞,“幸運的是,我與博物館的緣分不會就此結束,這里的石頭將會在我的課堂上繼續向更多孩子展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講述地球億萬年演化的神奇。”

動植物博物館:解鎖神奇的生命萬象

緣長安校區圖書館東附樓樓梯走到頂層,就是生命科學學院動植物博物館,鄭哲民老先生題寫的館名字樣蒼勁有力。

在這個1200平方米的空間內,匯集了生命科學學院建院以來采集收藏的約150000件動物標本和約10000件植物標本,其中既有“遠道而來”的南非鴕鳥、海洋中的“全能選手”豹魴鮄,也有大熊貓、朱鹮、羚牛等近在秦巴山區的特色物種。這里還是國內蝗蟲和鼠類標本的主要收藏地之一,展架上密密麻麻的蝗蟲標本整齊排列,一件不過寸余。“鄭哲民先生是我國從事蝗蟲分類研究的重要學者之一。為了收集蝗蟲標本,他常年露宿野外,日曬雨淋,獨自行走在漫無人煙的荒山叢林中。”翻開沉甸甸的《西部紅燭 兩代師表——陜西師范大學服務西部基礎教育史詩》,其中這樣寫道。

老一輩的精神浸潤,化作新一代對精益求精的堅守。從2012年籌備建館,到2015年正式開放,再到今天,這里已然構建起一個精彩紛呈的動植物世界,無脊椎動物、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沿著展覽路線,參觀者仿佛體驗了一場生命演進的穿越之旅。“我們在已有的標本里挑選出生物進化和系統分類的重要類群及代表性物種,希望盡可能將生命演進的歷程與物種多樣性濃縮地展現出來。”博物館管理員林立亮介紹。

生態景觀區,高度還原了秦巴山區最具代表性的大熊貓、朱鹮、川金絲猴、羚牛、金錢豹、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物種的生存環境。 “這件大熊貓標本是上世紀90年代從佛坪自然保護區來到我們館的,現在盡管毛色已不再鮮艷,但神韻還在……”林立亮的語氣里滿是愛惜。

“僅僅在博物館現場看,還是太局限了。”自2018年起,生命科學學院自主研發了秦嶺生物學野外實踐教育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平臺,面向公眾免費開放。使用者只需一鍵注冊登錄,就可進入一個“會行走”的秦嶺。高山流石灘、灌木草叢帶、闊葉林、針葉林、農林經濟帶,分別有哪些動植物,界面上一目了然;隨意點進一個物種,它的立體動態資源和科普信息便躍然眼前。

現場觀展的震撼+線上互動的趣味,讓這里成為越來越多孩子的生命啟蒙之地。每年“科技活動周”“科技之春” 等科普活動期間,就是館員和講解員們最忙碌的時候,“在準備講解詞的過程中,已有知識被不斷拓展,這對我來說是巨大的提升。小孩子們充滿好奇的眼神,也讓我感受到滿滿的成就感。”學生志愿講解員、生科院2022級本科生張怡軒說。

張怡軒是名副其實的愛鳥人,隔段時間就忍不住想帶著照相機和實習筆記進山,“走到秦嶺深處,放下手機,與大自然來一次親密接觸,是最好的身心放松。”

和張怡軒一樣,師大人對大自然的愛,體現在日常的點點滴滴。來到生科院所在的格物樓,大廳一層中央擺放著學生實習實踐的各類成果。在這里,不只有采自各地的動植物標本,還有學生用奇思妙想制作的DIY教學教具、“昆蟲世界與人類社會”通識課上的攝影繪畫作品,以及在基礎教育學校從教的鄧凱校友手寫整理的高中生物知識點“清明上河圖”等等。“博物”的含義,在這里擁有了更為鮮活的釋義。

采訪接近尾聲,張怡軒不經意間說起,“前些天刮大風,宿舍旁大樹上剛孵出的灰喜鵲不慎跌落,真心希望它平平安安……”這份藏在心底的溫柔牽掛,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也在不經意間離我們更近了一步。(記者 周健 學生記者 艾詩宇 李佳瑩 彭旭陽 圖片 雙夢娜)

(原載《陜西師大報》712期第2版)

JJ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淘金盈开户| bet365备用 必发| 威尼斯人娱乐城微博| 百家乐透视牌靴| 百家乐棋牌交| 广州百家乐酒店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大世界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幸运水果机电脑版| 百家乐888| 百家乐官网网络赌场| 大亨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路有几家| 云顶国际平台| 百家乐官网详情| 百家乐庄闲预测| 大发888 娱乐平台| 现金百家乐官网人气最高| 斗地主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网上百家乐大赢家| 大发888备用地址| 开16个赌场敛财| 百家乐官网赢钱面面观| 全讯网一码353788| 百家乐官网游戏补牌规则| 百家乐官网拍照看| 足球百家乐投注| 百家乐官网最新首存优惠| 游戏厅百家乐软件| 新邵县| 赌博百家乐赢钱方法| 百家乐官网筹码方形筹码| 大发888什么赢钱快| 最可信百家乐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庄家出千内幕| 时时博娱乐城评级| 网上百家乐游戏下载| 百家乐官网网站源码| 六合彩公司| 大发888打法888| 威尼斯人娱乐城 线路畅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