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二級黨委(黨總支),各學院(學部、中心、研究院),各黨政職能部門,各直屬單位,各附屬單位: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各類人才隊伍建設,聚力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做好學校2024年人員補充工作,深入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經2024年3月19日校長辦公會議研究,現就2024年人員補充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扣學校“兩條主線、一個根本、一個關鍵”的發展思路,對標“四維驅動”學科發展布局,聚焦“7+4”學科建設,實現教學科研人員提質增效,全面提升隊伍整體質量。深化“放管服”改革,嚴格落實工作程序,完善考核評價體制,強化多元用人機制,提升人力資源綜合效益。
二、補充數量
2024年計劃引進(補充)具有高級職務教師62人,常規補充教師69人、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8人,具體情況見附件3-5;高層次人才根據學校工作安排擇優補充;外籍專業教師根據學校重點學科方向發展實際擇優補充,不單列計劃;其他專業技術人員暫不補充。
三、補充條件
(一)高層次人才
1.原則上須為取得突出創新成果和教育教學實績、具有重大學術影響或社會影響的高水平人才。
2.原則上具有副高級職務的,文科不超過40周歲、理科不超過35周歲;具有正高級職務的,文科不超過45周歲、理科不超過40周歲。特別優秀者年齡可適當放寬。
(二)常規補充教師
1.原則上具有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
2.原則上應屆博士年齡不超過32周歲。
3.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原則上具有研究生學歷、博士學位。
4.具有較強的國際交流能力。非外語專業人員應具備運用一門外語閱讀和撰寫專業論文、開展學術報告的能力。
5.勝任本學科主干課程教學工作,學術業績應超過學校本學科同類人員平均水平,且具有學術發展潛力。
(三)外籍專業教師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尊重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無法律糾紛、無犯罪記錄。
2.原則上年齡應在60周歲以下。
3.在國(境)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取得博士學位,具有教學或研究經歷,能夠運用英語獨立講授至少1門專業課程(不含小語種專業外籍教師);在國(境)外知名大學、科研機構擔任副教授及以上職位者優先聘用。
4.專業背景符合學校的學科設置,符合相應專業的教學需求。
5.連續在校全職工作時間不少于6個月,能夠按照合同約定完成教學和科研工作任務。
四、招聘程序
按照國家關于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有關規定,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進行,各類人員招聘程序見附件1。
五、聘用方式
高層次人才及具有高級職務教師按事業編制方式聘用。常規補充教師(含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實行“準聘-長聘”管理,按學校相關規定進行考核管理。
六、工作要求
(一)強化責任,提高質量。各有關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人員補充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黨政主要負責人為人員補充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積極調動各方力量,主動出擊,廣泛開展宣傳調研,創新宣傳載體、豐富聘用形式,綜合應聘人員教育背景、工作經歷、任職資格、學術業績等,擇優選聘,提升人才質量,重視人才安全教育,確保人員補充計劃完成率,并在年終考核分配時予以相應體現,補充計劃完成率過低的單位,將減少次年人員補充計劃。
(二)科學規劃,嚴把關口。各有關單位要結合本單位隊伍建設現狀和問題,做好人才隊伍建設規劃,搭建學術梯隊,全面促進人才隊伍結構優化和質量提升,按照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總體目標,統籌規劃聘任環節、嚴格把握補充條件,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充分考察應聘人員思想政治素質、學術道德、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場,對師德失范行為實行“一票否決”,要充分重視同行專家、第三方評價機構的作用,綜合考量、多方評價。
(三)規范補充,強化考核。各有關單位要按程序規范做好各類人員的補充,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強化過程監督,在公開招聘過程中違紀違規行為的處理,按照相關規定執行。招聘全過程應遵守《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回避規定》有關要求,對于所有應聘者、參與者以及可能影響公正的特定關系人,應主動提出回避申請。用人單位要加強試用期考核、聘期考核等,形成合理有序的人才準入與退出機制,積極盤活人力資源。
七、其他說明
2024年人員補充計劃有效期至2024年12月31日。教學科研人員須在學校審批通過之日起1年之內按規定辦理相關入職手續。
附件:
1.陜西師范大學2024年各類人員招聘程序
2.陜西師范大學2024年高層次人才補充計劃(略)
3.陜西師范大學2024年具有高級職務教師補充計劃
4.陜西師范大學2024年常規補充教師補充計劃
5.陜西師范大學2024年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教師補充計劃
6.招聘單位聯系方式
陜西師范大學
2024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