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與長安系列講座第15講:從七寶臺造像看武周長安年間的佛教視覺文化
發布時間:2020-10-08
瀏覽:次
講座專家:楊效俊 研究館員
專家簡介:
楊效俊,陜西歷史博物館研究館員,科研處處長。陜西省宣傳思想文化系統第九批“六個一批”人才。西北大學考古專業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漢唐考古專業碩士,日本神戶大學大學院文化學研究科博士。主要從事漢唐考古及藝術史研究、策展。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隋唐時期的佛舍利崇拜制度研究》,出版專著《武周時期的佛教造型——以長安光宅寺七寶臺的浮雕石群像為中心》,發表《東魏北齊墓葬的考古學研究》《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及特點》等論文30余篇。參與《絲路起點,燦爛文明——陜西文化遺產》《長安絲路東西風》等原創展覽的策展。
講座內容:
武周時期的佛教視覺文化以700年為界分為前后兩個階段:前期以洛陽為中心形成了與“武周革命”對應的新奇大膽的視覺文化;后期以長安為中心,呈現出與初唐長安佛家視覺文化融合的傾向。長安年間創建的佛教紀念性建筑七寶臺和修復的大雁塔代表了武周長安年間武則天試圖營造的與初唐傳統融合的都市佛教景觀和視覺文化,反映了武周向李唐正統回歸的政治氣候。
講座主持:沙武田 教授
講座日期:2020-10-09(星期五)
講座時間:19:00-21:00
講座地點:長安校區文匯樓A段111報告廳(線下)/騰訊會議(會議ID:991285490)(線上)
主辦單位:歷史文化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