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 告 人:丁松園 研究員(廈門大學)
報告時間:2020年10月12日(星期五)下午3:00
報告地點: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三層會議室(致知樓3328)
報告摘要:
表界面是能源和生命過程發生的關鍵場所。通常需要緊密結合實驗和理論研究,才能深刻理解復雜表界面的理化性質。即一方面亟待發展具有單層分子/離子的超高靈敏度表界面表征技術,另一方面需要發展能夠對所測量光譜進行定量解析的理論與計算方法。自1970年代以來,人們運用等離激元增強拉曼效應(PERS)已實現單分子層靈敏度檢測,有些體系的拉曼信號增強倍數甚至可達百萬倍。然而該領域長期存在幾個瓶頸問題亟待解決。該報告在簡要介紹PERS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介紹我們近期的幾個工作:(1)基于嚴格的光學互易定理,發展了可準確預測PERS輻射增強因子的方法;(2)通過運用微納光學原理,系統研究和設計可顯著提升PERS技術普適性的微納光學模式,進而提出可廣泛研究各類材質和表面形貌的系列技術方案,提出構建亞波長-深亞波長光學天線級聯結構以實現全尺度高效光場耦合的原理;(3)發展了可定量預測和解釋單晶電極/溶液界面電化學拉曼和紅外光譜的計算方法。最后我將在介紹散射型-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SNOM)工作原理的基礎上,介紹s-SNOM用于(4)橋連菱形納米天線新型紅外等離激元模式的納米成像;(5)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納米晶界和晶粒上自由載流子的納米成像。
報告人簡介:
丁松園,主要研究方向為納米光譜成像、微納光學、極端環境納米制造。2005年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系,獲學士學位;2012年于廈門大學化學系,獲博士學位;2013-2019年先后以博士后、助理研究員、研究員身份任職于于能源材料化學協同創新中心,2019年4月加入廈門大學化學系。長期致力于等離激元增強拉曼和紅外光譜(PERS/PEIRS)的理論與方法研究,已發表論文30篇,書章節1篇。其中作為通訊作者或第一作者發表文章共17篇,包括J. Am. Chem. Soc., Chem. Sci., Natl. Sci. Rev., J. Phys. Chem. Lett., Chem. Commun., Chem. Soc. Rev., Nat. Rev. Mater.等。2020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