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題目:全氟有機污染物的分子毒理機制研究
講座人:郭良宏 研究員
主持人:李小平 教授
講座時間:14:00
講座日期:2017-1-3
地點:長安校區 文匯樓B301
主辦單位:旅游與環境學院
講座內容:以PFOS為代表的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類全球性的持久性環境污染物,而且在許多國家的人體暴露監測中被廣泛檢出。環境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肝癌、甲狀腺功能異常、代謝紊亂等諸多健康效應與PFASs的人體暴露密切相關,活體實驗也在動物上證實了這些效應的發生。但是,目前的毒理學研究中觀察到的各種效應,基本上是生物體在PFASs高暴露劑量下的失衡,并不代表與活體效應相關的毒性通道。
在近幾年的工作中,我們分別研究了PFASs通過激活甲狀腺激素受體導致的甲狀腺激素干擾效應、通過抑制磷酸酯酶干擾細胞內蛋白質磷酸化水平、以及PFASs前驅體全氟調聚醇轉化成全氟烷基羧酸(PFAAs)的生物代謝機制,以期揭示全氟烷基化合物健康效應的毒性通道。研究發現,(1)一些PFAAs可以與TR受體結合,并在細胞增殖試驗中顯示TR激活效應。非洲爪蟾蝌蚪暴露10nMPFOS后,顯著改變了與甲狀腺功能相關的基因表達,說明低劑量PFOS暴露可能通過激活TR轉錄活性干擾活體的甲狀腺功能。(2)PFAAs在細胞內直接與磷酸酯酶SHP-2結合,抑制該酶對paxillin的去磷酸化反應,導致paxillin磷酸化水平的顯著上升。(3)全氟調聚醇的生物代謝機制研究發現,8:2FTOH在人肝微粒體發生轉化,最終產物包含PFAAs,其中負責I相代謝的是CYP2C19亞型,這與大鼠的結果完全不同,說明全氟調聚醇的生物代謝存在顯著的種屬差異。以上研究結果有助于揭示全氟烷基化合物健康效應的毒性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