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人:理查德·弗里曼 教授
講座時間:10:00-12:00
講座日期:2018-06-27
講座地點:長安校區教育博物館主樓學術報告廳
主辦單位:教育實驗經濟研究所
講座內容: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已躋身科技前沿,商業創新日益增多,成為全球知識經濟的領導者。這個國家龐大的人口使得科學、技術和創新領域即使有微小的進步也能對全球產生影響。但是隨著中國躍居現代科技最前沿和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工業領域勞動力市場有著潛在的供需失衡風險,并可能導致發展成果的分配不均。另一方面,科技和工業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還會使得生產過程中的價值鏈增長,而價值鏈水平的提高會給隨著城市發展從農村流入城市的低技能人口造成就業困難。因此,在中國下一階段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將科技進步、制造業和其他產業升級與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生活質量聯系起來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此次講座將回顧中國在科學、工程領域的巨大發展和生產價值鏈的增長,理查德·弗里曼教授認為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方法是將中國的新科學技術知識應用于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生活質量中,并強調經濟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研究可以幫助中國更好地實現發展。
講座人簡介:
理查德·弗里曼教授,勞動經濟學泰斗,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弗里曼教授現任哈佛大學經濟系Ascherman講席教授,哈佛大學勞動與職業發展項目聯合主席,倫敦經濟學院經濟績效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NBER科學與工程人才項目主席,哈佛大學綠色建筑與城市研究中心聯合主席,并在中國主持著中國創新與科研人才項目和中國空氣凈化項目。理查德·弗里曼教授的研究領域包括:科學家和工程師就業市場,科研成果向創新的轉化,中國勞動力市場,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勞動力市場表現形式和員工持股等。弗里曼教授已發表近500篇論文和20余本專著,并曾獲得明瑟(Mincer)終身成就獎、IZA勞動經濟學獎、美國經濟學聯合會杰出會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