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放松
運動后的整理活動又稱放松活動,是指劇烈訓練后為使內臟器官、系統的功能水平逐漸恢復到安靜狀態,使處于高度緊張的骨骼肌松弛下來而有意認地進行的系統調整活動,運動后整理活動的主要生理作用,一是能有效地改善肢體局部血液循環和神經肌肉的緊張性,使訓練后僵硬、發脹的肌肉和韌帶松弛下來,減輕肌肉酸痛癥狀,促進疲勞消除和體能恢復,取得訓練效果;二是能保護內臟系統,尤其是防止大強度劇烈運動后身體突然停止活動而導致大量血液儲留于下肢靜脈,心、腦等重要器官嚴重缺血性缺氧,發生重力性休克而突然暈倒。因此,運動后的整理活動是取得良好訓練效果、預防訓練傷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沒有整理活動力,就沒有訓練效果”。
運動后的整理活動分為全身性和局部性兩部分。
(1)全身性整理活動
以慢跑、調理呼吸和行走為主,是消除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運動系統等的緊張狀態,使機體的運動能力逐新供復到接近正常狀態的關鍵環節之一。凡進行了劇烈體能訓練項目(如背沙袋跑、5km跑)之后,必須慢跑3~5min,銷整呼吸,最后再停下來進行局部放松活動。若進行了長時間、大強度的腦力訓練后,宜采用慢跑來消除大腦疲勞癥狀,促進大腦工作能力的快速恢復。
(2)局部性整理活動
以推拿、按摩肌肉為主,是緩解肌肉及制帶僵硬、改善肌肉質量、防止形成“死肌肉”的關鍵環節之一。劇烈運動后,肌肉常處于高度緊張狀態,動作變得僵硬而不協調,通過局部的放松活動,可促進肌肉、韌帶的代謝過程和代謝質量,增如肌肉的收縮力量,提高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增強拮抗肌、協同肌對動作配合的協調性。局部性整理活動亦有助于全身性的放松,因為一旦骨骼肌松弛下來,處于自主神經支配下的心肌和血管、氣管、胃腸道等的平滑肌也將間接地產生松弛。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包括放松抖動、揉捏、拍打、輕踩、靜力性牽拉以及穴位按壓等,按摩方向應與血液、淋巴液流動方向一致。
一般基礎性體能訓練后的整理活動模式為:慢跑(3~5 min或400m)→放松抖動(抖動上肢、抖動下肢)→自我按摩(10~15min)揉捏大腿前部股四頭肌,拍打和揉捏小腿后部三頭肌)→靜力性牽拉或伸展練習(1~2次,伸展上肢和腰部)。
特殊訓練項目的整理活動,應在一般性整理活動模式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有針對性的肌群放松練習。例如5km跑、背沙袋跑訓練后的整理活動,可采用以下模式:慢跑(3~5 min 或400m)放松抖動(抖動上肢、抖動下肢)→自我按摩(5~10 min)。禁握和拍打前臂、上臂,抖動、拍打和揉捏大腿前部股四頭肌,拍打租鐵捏小腿后部三頭肌)→互助按摩(5~10min,輕踩大腿后部股頭肌,輕踩腰背部)→靜力性牽拉或伸展練習
整理活動的內容亦可適當組織一些輕松有趣的游戲,以增加愉快情趣和促進恢復,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還可通過彼此的情感交流,增進友誼和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