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新聞網訊 近日,國際漢語文化學院舉辦了“人工智能賦能國際中文教育”系列講座,著力推進AI技術與國際中文教育、漢語語言研究的融合,助力國際中文教育專業的高效建設。
北京語言大學吳應輝教授作《國際中文教育數智化發展動態與方向》專題講座,從國際中文教育數智化的發展背景、技術應用現狀、創新方向、面臨挑戰及應對策略四個方面,探討了當下新興信息技術與人工智能技術在國際中文教育中應用的優勢與不足。浙江師范大學王輝教授作《人工智能賦予國際中文教育的機遇、挑戰和應對》專題講座,認為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為多模態融合、具身智能發展和智能體普及,可用于國際中文教育的智能化教學設計、教學模式創新、教師角色轉變等,倡導大家一方面擁抱AI技術,另一方面在與AI合作中更好地發揮人的主體性,守護教育的溫度和人類文明的基座。英國巴斯大學教育系張曉蘭教授作《數智化背景下的語言政策:理論、概念與研究方法》專題講座,就AI大模型背景下語言政策研究的變化、雙語家庭的語言學習、留學生母語的語言政策等問題與學院師生展開交流,引導大家進一步認識了數智化背景下語言政策的發展變化及研究方法。